4大需求造就輪胎誕生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在這裡。
「運輸」、「乘坐」、「舒適」、「性能」,這4大要求大概就可以說明輪胎的進化理由。不用小編特別說明,在卡通上都能看到原始人除了搭乘恐龍以外,用來移動的工具都是用石頭當作輪胎,一般來說這都是為了「運輸」比自己體積更大的獵物所衍生而來,到了後期人類學會了偷懶,發現木頭比石頭更容易塑型,因此輪胎開始由木頭來取代。
也因為學會了偷懶,逐漸的在運輸以外,人類開始學會「乘坐」,1769年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汽車誕生,人類也從在車外用人力來移動進化到了內燃機的時代,而當時的輪胎依舊只有木頭,路面回饋感十足下,直到1867年開始在木頭或是金屬外圍套上了實心橡膠當作緩衝,開始逐漸要求「舒適」。
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充氣輪胎,其實不是什麼研發團隊所發明,而是一位名叫約翰登祿普(John Boyd Dunlop)的獸醫在1888年所產生的靈感,看著兒子3輪車的實心胎遇到路面不停跳動下,心血來潮將幾塊橡膠薄片包覆輪子,接著將它們全部黏著在一起,等待膠確實風乾後再用足球打氣機將橡膠充氣,藉此來減輕輪胎與路面衝擊時所帶來的震動,而這個DIY橡膠片輪胎就是人類歷史上首度出現的充氣輪胎。
性能要求的起源
1895年米其林兄弟
法國的米其林兄弟在1895年時首度舉辦,「巴黎」到「波爾多」1200公里的往返賽,除了考驗耐用度外,人類開始對於輪胎有了新的認知「性能」,也因為這一場賽事證明了充氣式輪胎耐久性上沒有疑慮,乘坐感、抓地力、安定性及大眾化的價格,充氣輪胎此時也急速在人類世界普及化,也因此我們現在能有那麼多輪胎可以選擇,真的要歸功於「Dunlop」及「Michelin」。